醫院凈化工程裝修涉及到醫療環境的安全、衛生以及醫療服務的順利開展,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事項:
一、設計規劃
1. 功能布局合理
o 依據醫院科室設置、醫療流程以及未來發展規劃,精確劃分不同功能區域。例如,手術室應與重癥監護室、麻醉科等緊密相連,方便手術前后患者的快速轉運與救治;檢驗科要靠近臨床科室,便于樣本的高效傳遞與檢測。同時,要合理設置患者通道、醫護人員通道以及污物通道,嚴格做到潔污分流,避免交叉感染。
o 不同凈化區域的面積需依據其使用功能和容納人數科學確定。如大型手術室面積通常需達到30 - 50平方米,以確保手術操作空間充足以及設備的合理擺放;而普通病房則根據病床數量合理規劃,每張病床占地面積一般不少于6 - 8平方米,保障患者有舒適的就醫環境。
2. 凈化等級匹配
o 深入了解各科室對空氣凈化的不同要求,精準確定相應的凈化等級。像手術室、燒傷病房、器官移植病房等,由于對無菌環境要求極高,通常需達到百級或千級凈化標準;而普通病房、門診室等一般達到萬級或十萬級凈化即可滿足日常醫療需求。
o 在確定凈化等級時,要綜合考慮建設成本與后期運行維護成本。較高的凈化等級雖然能提供更優質的空氣環境,但建設和運維成本也會大幅增加。所以要在滿足醫療需求的前提下,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技術選型,實現成本與效果的最佳平衡。
二、材料選擇
1. 墻面與地面材料
o 墻面材料應選用抗菌、耐腐蝕、易清潔且防火性能良好的材質。如醫用抗菌彩鋼板,其表面涂層具有抗菌功能,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;同時具備良好的耐擦洗性,方便日常清潔消毒;且防火等級達到相應標準,保障醫院消防安全。地面材料可選擇同質透心PVC地板,它不僅具有防滑、耐磨、抗菌等特性,還能提供舒適的腳感,便于患者行走。
o 材料的密封性至關重要。墻面與地面材料的拼接處應采用無縫處理技術,減少縫隙,防止灰塵、細菌等積聚,降低交叉感染風險。例如,在安裝醫用抗菌彩鋼板時,要使用專業的密封膠對板縫進行密封處理;鋪設PVC地板時,要確保地板之間的拼接緊密,避免出現縫隙。
2. 吊頂材料
o 吊頂材料需具備輕質、防火、防潮、易拆卸等特點,以便于設備檢修和維護。常見的有鋁合金扣板和凈化專用石膏板。鋁合金扣板重量輕,安裝方便,且具有良好的防火、防潮性能;凈化專用石膏板表面平整,不易積塵,同樣具備較好的防火性能。
o 吊頂的密封性同樣不容忽視。吊頂與墻面、設備管道等的連接處要做好密封處理,防止空氣滲漏,影響凈化效果。可采用密封膠條或密封膠進行密封,確保吊頂系統的整體密封性。
三、凈化設備與系統
1. 空氣處理機組
o 要根據凈化區域的面積、凈化等級以及人員數量等因素,精確計算所需的送風量、新風量和排風量,合理選型空氣處理機組。例如,對于千級凈化手術室,每小時的換氣次數一般需達到20 - 30次,以確保室內空氣的快速更新和凈化。
o 空氣處理機組應具備高效的過濾系統,通常采用初效、中效、高效三級過濾,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塵埃粒子、細菌、病毒等污染物。同時,要定期對過濾器進行檢查和更換,確保其過濾效果始終處于良好狀態。
2. 凈化空調系統
o 凈化空調系統的設計要滿足不同區域對溫度、濕度的嚴格要求。一般手術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2 - 25℃,相對濕度保持在40% - 60%;病房的溫度控制在20 - 24℃,相對濕度在30% - 60%。通過精確的溫濕度控制,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,同時也有利于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o 為保證凈化空調系統的穩定運行,要配備完善的自控系統,可實現對空調機組的遠程監控和自動化調節。如根據室內溫濕度傳感器的反饋數據,自動調節空調機組的制冷、制熱、加濕、除濕等功能,確保室內環境始終處于設定的參數范圍內。
3. 送風與回風系統
o 送風系統的布局要科學合理,確保空氣能夠均勻地分布到各個凈化區域。送風口的形式和位置應根據房間的功能和布局進行選擇,如手術室一般采用層流送風口,能形成垂直或水平的單向流,有效減少室內的塵埃粒子和細菌濃度。
o 回風系統同樣重要,回風風口應設置在合理位置,避免出現氣流短路。同時,要對回風進行有效的過濾處理,防止已過濾的空氣再次被污染。回風系統與送風系統相互配合,共同維持室內空氣的循環和凈化。
四、施工過程管理
1. 施工團隊資質與經驗
o 選擇具有專業醫院凈化工程施工資質的企業,其施工團隊應具備豐富的醫院裝修經驗。施工人員需熟悉醫院凈化工程的相關規范和標準,如《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》《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》等,確保施工過程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。
o 施工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,對施工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監控。從材料采購、施工工藝到成品保護,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嚴格的質量把控,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預期標準。
2. 施工環境控制
o 在施工過程中,要嚴格控制施工現場的環境,采取有效的防塵、防污染措施。如對施工現場進行封閉管理,設置專門的材料堆放區和垃圾清理區;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灰塵及時進行清掃和吸塵處理,避免灰塵擴散到未施工區域。
o 施工過程中的臨時通風和照明要滿足施工要求,同時要注意通風和照明設備的安裝位置,避免對后期的凈化系統造成影響。在進行電氣線路鋪設時,要嚴格按照電氣安全規范操作,確保施工安全。
3. 施工質量監督
o 建立由建設單位、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參與的質量監督機制,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查。定期對施工質量進行抽檢,如檢查墻面、地面的平整度,凈化設備的安裝牢固度等。對發現的質量問題要及時下達整改通知,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,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。
o 嚴格執行隱蔽工程驗收制度。在進行隱蔽工程施工前,施工單位應通知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驗收,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隱蔽。如在吊頂內的管道、線路鋪設完成后,要對其安裝質量、密封性等進行檢查,確保無問題后再進行吊頂安裝。
五、驗收與維護
1. 工程驗收
o 工程竣工后,要按照相關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全面驗收。驗收內容包括凈化區域的各項環境指標,如塵埃粒子數、浮游菌數、沉降菌數、溫濕度、壓差等是否符合規定標準;凈化設備的運行是否正常,各項性能指標是否達到設計要求;裝修材料的質量和安裝工藝是否符合規范等。
o 邀請專業的檢測機構對凈化工程進行檢測,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。檢測機構應具備相應的資質和檢測能力,檢測過程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進行,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只有在各項檢測指標全部合格后,工程才能正式投入使用。
2. 日常維護
o 建立完善的日常維護管理制度,定期對凈化設備和系統進行檢查、維護和保養。如定期檢查空氣處理機組的過濾器,根據使用情況及時進行清洗或更換;對凈化空調系統的制冷、制熱設備進行維護,確保其運行穩定;對送風口、回風口等進行清潔,防止積塵影響凈化效果。
o 加強對醫院工作人員的培訓,使其熟悉凈化區域的使用規范和注意事項。如醫護人員在進入凈化區域時要嚴格遵守更衣、洗手、消毒等程序;避免在凈化區域內進行不必要的物品移動和人員走動,減少塵埃粒子的產生和擴散。同時,要定期對凈化區域進行清潔消毒,確保環境的衛生和安全。